图录号/艺术家:

董其昌 1634年作 行书《后赤壁赋》 十屏 十屏

图录号:042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董其昌 1634年作 行书《后赤壁赋》 十屏 十屏
图录号:
0427
年代:
1634年作
艺术家:
董其昌
材质:
水墨绫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85.5×56.5cm×10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出版:Stephen Little编《曹氏家族藏17世纪中国绘画》,第202至205页,洛杉矶郡立美术馆,2016年。 题识: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振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余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甲戌重阳后二日,舟过毘陵道中书,华亭董其昌。钤印:玄赏斋、大宗伯印、玄宰氏 此作品在保税状态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货展览:“别有天地─曹氏家族藏17世纪中国绘画”,洛杉矶郡立美术馆,2016年8月7日至12月4日。 说明:曹仲英旧藏。曹仲英(1929-2011),原名秋,1949年往台攻读法律。暇时,与师友切磋艺术,时访台北故宫,遂有书画收藏之心愿。1963年赴美,继续从事法律工作。同时研习、鉴藏中国书画,以继承发扬中国艺术精神和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为乐事与己任,孜孜以求六十余载。赤壁一书观沧海 香光十轴做回眸崇祯七年(甲戌,1634),董其昌已然80岁,此时的董其昌已然达到了其宦海生涯的顶点,但年事已高,思乡之情益甚。《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又董文敏行书兵部左侍郎节寰袁公行状四册》,署款为:“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特准致仕驰驿归里。董其昌书”。光禄大夫为汉武帝时掌议论之官,到元代和明代又升为从一品,是文臣中的最高阶官。詹事府詹事以辅导太子为重任,明成化以后,詹事府詹事由礼部尚书、侍郎中翰林出身者兼掌。此时的董其昌,在一生历尽了阴谋、宦祸、党争等等政治上的浮沉起降,最终也获得了他最为显贵的政治地位。但是,或是看破红尘与时事,或是年高力不能行,在董其昌再三上疏乞休下,皇帝诏赐为太子太保,并“特准致仕驰驿归里”。在历仕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之后,董其昌也成功地走完了曲折的仕宦之路。老骥已出枥 壮心未千里“政治的抱负与退隐的诱惑总归是其主题,而书与画则是融合一切差异的调和剂。这是认识董其昌的一把钥匙”。董其昌的一生是在仕途的出与入,归隐山林和高居庙堂之间,间以寄情翰墨,徜徉于文人之乐。在最后这一次离开老家华亭至北京赴任,他已然77岁了。《明史》卷二八八《董其昌传》:“崇祯四年(1631),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又董文敏千字文册》款云:庚午(1630)禊日书此《千文》,尚缺二十余行。辛未(1631)仲冬应掌詹之召,舟次维扬,得夔龙汉砚,遂为足之。肥瘦差不伦耳。玄宰并识。《董华亭书画录·温飞卿词》款云:温飞卿《兰塘词》。辛未子月赴詹事之召,书于广陵舟次,仿颜平原笔意。董其昌为真吾词丈。这两则是董其昌在赴任途中经过扬州的维扬和广陵,既知圣命不可违,赏鉴古物、诗画酬答亦不能少。但是,董其昌对于自己的内心是比较清楚的,《西清札记》卷四《无名氏云间高会图》载董其昌跋云:《山阴高会图》凡四人,《香山九老图》九人,《独乐图》七人,《西园雅集图》十六人。此图六人,余与陈眉公、张七泽、朱云来已足《山阴高会》之数。因《雅集图》有方外陈碧虚、秀铁面,而秦景云好道,言麻衣和尚多灵异、故著置岩壑,比东都七人五百余岁加其一。又余年七十有七,犹是辞官居洛时也。晋人云“居为远志,出为小草”。右军誓墓不出,何必捉鼻东山。余虽谬为同社君子推长,湖山不至,林惭涧愧,乃兹趣装赴召,一邱一壑,不能自固,恐稚圭北山之移,非向长损卦之旨。第所与猿鹤盟者,在彭泽八十日闲耳。崇祯四年嘉平八日,晋陵舟次题。董其昌。“又余年七十有七,犹是辞官居洛时也”,“右军誓墓不出,何必捉鼻东山”,“恐稚圭北山之移,非向长损卦之旨”都说明了董其昌此次出仕矛盾的心理状态。“其昌以壬申(1632年)应掌詹之命,修《熹庙实录》”,说明了董其昌进京履新其中的一项工作,这个工作属于詹事府职责之内。但董其昌也不仅仅是这一种工作,而且,在工作之余,赏鉴书画,得见故物,思故实,亦为此时董其昌居于京城之常态。《虚斋名画录》卷一《五代董北苑夏山图卷》(现存上海博物馆),载董其昌跋云:予在长安(代指京城)三见董源画卷,丁酉(1597)得藏《潇湘图》,甲子(1624)见《夏口待渡图》,壬申(1632)得此卷,乃贾似道物,有长字印。三卷绢素高下广狭相等,而《潇湘图》最胜。《待渡图》有柯敬仲题,元文宗御宝,今为东昌相朱藏。昔米元章去董源不甚远,自云见源画真者五本。予何辜得收二卷,直追溯黄子久画所自出,颇觉元人味薄耳!《董北苑夏山图》是董其昌非常知名的藏品,在这段题跋中,他陈述了他在长安(代指北京)购藏和鉴定三卷董源画作的经历,从1597年至1632年,这是一个长达36年的跨度。如果算上他从万历十七年(1589)进京科考,中进士,至此时题写此卷题跋,也是目前他在进出北京城为官44年的经历,想必此时的董其昌,睹物思人,应别有一番滋味。浮沉四十年 登龙缘艺坛万历十九年(1591)初夏,董其昌因护送礼部左侍郎田一儁遗体回乡安葬而错过了晋升考试,他便借此机会请告回到华亭,潜心书画。万历二十二年(1594),董其昌充任皇长子朱常洛讲官。万历二十六年(1598)冬,董其昌因忤逆权臣而被外遣任湖广按察司副使。这对董其昌个人的政治抱负而言,不啻为一个冷酷的打击。他称病不赴,在病休江南期间,他纵情山水,与友人陈继儒等游览宜兴、苏州、南京、杭州、嘉兴等地。每到一处,不是造访历代名人字画并为其题签写跋,就是自书自画,将自己的艺术心悟所见题写于其中。万历三十二年(1604)冬,在董其昌隐居故里六年之后,他不得不奉旨出任湖广提学副使之职。然而在七八个月以后,作为考官的董其昌因不受贿而成为众矢之的,他辞官回到松江。从万历三十八年(1610)至天启元年(1621)的十余年期间,董其昌赋闲江南。虽有几次被“推擢”,却“皆悬车不赴,家食二十年有余。”他完全徜徉、沉浸在江南山水之间,其忘情之时,可谓是“山一带,水一派,流水白云常自在”。泰昌元年(1620),光宗朱常洛登基,启用董其昌为太常寺少卿,然而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因服“红丸”而速然驾崩。董其昌没赶得上赴京任职,仍居江南。天启元年(1621),熹宗朱由校继位,召回神宗在位期间告退或失宠的大臣佚才,十二月,董其昌终于被召回京任太常寺少卿。天启四年(1624),魏忠贤阉党控制了朝政。十月,东林派遭至大规模的罢黜。天启五年(1625),东林党人遭遇的不仅仅是罢官免职,而且常常是贬滴、流放、监禁、拷打、处死。在这样党祸惨烈、友人遭殃的险境中,董其昌的内心充满了惊恐和忧惧。他的书画艺术成为调整他自己政治处境的润滑剂。章有谟著《景船斋杂记》中有记载:当魏(忠贤)盛时,尝延元宰书画……魏每日设宴,元宰书楹联三、额二、画三桢,……魏喜甚。董其昌的这些努力,不仅使他没有被免职,而且在获得了官阶更高的职位——南京礼部尚书。虽然他也被解除了在京城的官职,且当时的南京礼部尚书早已没有实权,但相较其他亲近东林派的官员来说,仍然是最幸运的。次年(1626),董其昌请求告归,唯寄兴笔墨,陶情于山水之间。此时的政治气候,己转向东林党的反对派。但当东林党不再掌权之时,董其昌却奉召回京。崇祯四年(1631),77岁的董其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召回京。陈继儒在《妮古录》和《太平清话》中都记载有这样一则轶闻:陆以宁谓董玄宰云“今日生前画靠官,他日身后官靠画”。这两句话是陆以宁对董其昌的戏谑之语,同时也是对董氏的“画坛登龙术”和“身后垂名法”,也充分证明了董其昌在为官和书画创作和艺术鉴赏方面的互相借力,互相影响的作用。愁一箭风快 乐书十巨轴但是,自此次上任伊始,董其昌就陷入了无休止的思乡、追忆和致仕情结中。试举两例:1633年正月,其昌归乡之念甚切,重题旧作《山水册》:《玉雨堂书画记》卷三《董文敏书画册》再跋云:“此卷画于丙午(1606年)以后,自楚归,时居郡西龙潭‘抱珠楼’。神怡务闲,孙虔礼谓之一合,亦是山中人本色。今日于长安邱纯仁见示,正求归未得时。云山道睽,不觉兴感。癸酉(1633年)正月,其昌再题。”《过云楼续书画记》卷三《画类三·董文敏对题山水巨册》总跋云:予学画自丁丑(1577年)四月朔日,馆于陆宗伯文定公之家,偶一为之。昨年二十三岁,今七十九人矣!画腊几六十年,每见古人之迹,便欲自废。今在燕台中,多北宋人笔,复舍所学而为之,似略得蹊迳。此册必有鉴者审。1633年冬十一月十日,董其昌集旧仿宋元诸家画成《山水巨册》,并跋文回忆学画经历,甚有苍狗白云之感。更为直接的是,此年,大铖因与魏(忠贤)党有牵连,定为逆案成员,闲居南京,赋诗寄怀董其昌,其《咏怀堂诗》卷四《寄怀董玄宰宗伯,予甲子乞身,先生以诗赠行,今十年始答也》,喻以隐居山林之意。董其昌友人王志道遭太监王坤攻讦去职,董其昌社集亦因之解散。董其昌在京中无心于朝政,唯以翰墨自娱,并以弟子吴翘代笔作书画,应付士绅祈请翰墨之烦。《过云楼续书画记》卷三《画类三·董文敏对题山水巨册》第十幅自识,称崇祯六年:阉人自云中上书攻时宰,王大夫驳之,圣怒,切责王大夫,褫其繁带,灵山会散。《明史》卷二五六《王志道传》:六年正月·修撰陈于泰疏陈时弊,宣府监视中官王坤力诋之,侵及首辅周延儒。”“副都御史王志道劾坤,语尤切。”“帝益怒”,“竟削其籍”。终于于崇祯甲戌(崇祯七年,1633)夏,董其昌在京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并准驰驿还里。世俗一点讲,与其在这个高龄伴君如伴虎,还不如安度晚年,寄情书画,当然,后者还是董其昌最为畅快之事:四月十九日,董其昌南下途中过山东东昌府,在官舫中跋旧作《神楼图》。五月,舟过扬州,观赏高克恭《溪山图》长卷。六月,避暑松江“东佘山庄”,欣赏王氏收藏字画,并行草书七言律诗册咏怀。等等。此时,董其昌应该已经回到华亭老家。《秘殿珠林》卷九另记《元赵孟頫画祖灯图一卷》,载董其昌大书“祖灯图像”四字,并跋云:北禅苑所藏佛祖像,元时赵文敏画,并题真迹。偶萍上人见示于顽仙庐,与陈眉公子孙伺观,讶其无大慧杲禅师题,当时径山原本所遗耳。甲戌闰中秋,董其昌题,时年八十。作于本年重阳后二日(九月十一日)的行书《后赤壁赋》十屏,绫本,为董其昌八十岁杰作。书于毗陵道中,即常州府,应为本年闰中秋和陈继儒相聚之后,或结伴,或独行,徜徉于山水,挥洒翰墨。《后赤壁赋》所代表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或许契合了董其昌此时的心意,十屏钜制,纵观董其昌一生亦极为罕见此种形式之力作,他的尽情挥洒,更像是代表了董其昌对前尘往事的告别。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