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陈鸿寿 1812年作 杂画册 册页

图录号:044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陈鸿寿 1812年作 杂画册 册页
图录号:
0445
年代:
1812年作
艺术家:
陈鸿寿
材质: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23×29.5cm×10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题签:种榆仙馆墨妙。读画楼秘藏,乙丑(1925)秋仲,袌鋗居士书签。钤印:待秋。题识:1.山家常蔬,屋角秋风。冬心翁本,钱唐陈鸿寿。钤印:老曼。2.古泉山图。祁上瞿苌生获此五铢泉山于寿沙,同人各有诗词纪事,余亦有作也。坐雨濑上追忆旧游,重作斯图,如温前梦云。曼生壬申四月记。钤印:曼生。3.曩在维扬玲珑山馆见百二砚田富翁有此图,忽忽已廿四年矣,今追忆及之,背临于此,曼生。钤印:曼。4.富贵安乐,曼生。钤印:鸿寿。5.金石齐寿。曼寿。钤印:老曼。6.谁与玩此芳草,曼公。钤印:曼生。7.吉祥如意。鸿寿画于桑连理馆。钤印:曼生。8.笔砚精良,人生一乐。曼生画于濑上。钤印:陈鸿寿印。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此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中语,写此自警。子恭鸿寿记。钤印:老曼。10.细嚼梅花读汉书。汪巢林本,曼生临。钤印:曼生。 说明:吴徵题签。吴徵(1878-1949),字待秋,号春辉外史、鹭鸶湾人、袌鋗居士,室名来鹭草堂,浙江桐乡人。吴滔仲子。山水初承家学,后专攻四王一路,用笔凝重。亦善花卉,特擅写梅,名重一时。书法精行草。为海上“三吴一冯”之一。陈鸿寿(1768-182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其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行书峭拔隽雅、分书开张纵横,独步有清一代。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嘉庆二十一年为周春著的《佛尔雅》撰写序跋。作为“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在诗、书、画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此册页为他嘉庆十七年(1812)所作,设色纸本,共计十幅。在第一幅画中,画家描绘出在清代篆刻家瞿中溶的藏书楼“古泉山馆”见到的五铢钱币。瞿中溶,又号苌生,尤精金石考据,富藏汉镫、铜像、古泉、古镜、汉砖瓦等。陈鸿寿对此事记忆深刻,第二次绘此场景于此册页中。第二幅画中一颗鲜艳的柿子、玉如意和果实累累的树枝相呼应。二十四年前,陈鸿寿见到清代画家金农“百二砚田富翁”的此幅图,在二十四年后凭记忆画在了册页中。第三幅啄米的小鸡和艳丽的海棠花多以没骨法为之,清丽饱满,妙趣生动。在第四幅中的钱币与景石一同表达了“金石齐寿”的长命百岁、延年益寿的美意。第五幅兰石图笔法挥洒自如,让石头与兰花各显其态。第六幅图绘于“桑连理馆”,桑连理馆是陈鸿寿在溧阳时的府邸之名,他常在此会友、吟诗作画。第七幅中是画家所喜爱的笔砚。第八幅描绘了一株饱满的麦穗,陈鸿寿在此以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自警粮食的来之不易。第九幅记录了画家细嗅梅香,挑灯夜读的场景。第十幅的画面中的茄子、豆角、香菇富有秋收的喜悦。陈鸿寿曾说:“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此杂画册页秀逸天真、笔墨洒脱、诗文并茂,有着自然随意的生活气息。吴征(1878-1949)在题签处赞“种榆仙馆墨妙”。种榆仙馆为曼生室名,源自“种榆”一诗,陈鸿寿自题《树萱图》诗注:“从海昌舅氏斋中移植小庭,忽发一花,因倩高迈庵丈作图并系以诗。”此处树即为白榆树。吴征(1878-1949),字待秋,已故著名画家,海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浙江崇德(今桐乡)人。其父吴滔为清代著名画家,书画得其家传。其山水初传家学,后专攻四王,尤钟情于王原祁,功力深厚,用笔凝重。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与吴子深、吴湖帆、吴观岱称为“江南四吴”。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