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建窑乌金釉兔毫盏

图录号:1110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建窑乌金釉兔毫盏
图录号:
1110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6.8cm直径:12.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江南心境·单色釉瓷器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说明:盏敞口,口沿外缘微向内束收,深腹、施釉不及底,露浅褐色粗厚的器胎,小圈足,足内微洼。盏内外全施黑釉,釉青黑浓稠,流动性大,内底积厚釉,口缘较薄,呈深赭褐色,外壁挂釉垂淌不及底;盏身内外有结晶析出的银蓝色条缕丝纹,随釉流动,深浅相杂,犹如野兔的毛毫,因此宋人称之为“兔毫盏”。 “建窑”“亦称”“建安窑”或“乌泥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其由自然窑变产生独特的长芒或银斑现象,让“建盏”被文人赋予了“兔毫盏”或“鹧鸪斑”等美称。如苏轼(1037-1101)《水调歌头》:“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辗,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盖北宋盛行点茶、斗茶,“点茶”是将茶制成粉末后,再倾入预先炙热的茶盏中,用水冲注,再以茶筅击拂搅拌,将水与茶末调匀成乳状后饮用。所谓“斗茶”,斗的是要求茶末浮于水面,茶色贵白,无茶末与水分离的水痕,因此对于注水、用搥击拂的力道以及茶浮之生成极为讲究,为衬托白色茶汤与识别水痕,因此釉色黝黑、胎厚保温的建盏最为适合。此即蔡襄(1012-1067)《茶录》所云:“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紫,皆不及也。” “斗茶”“亦即今日日本”“茶道”的原型。唐宋时期的饮茶风尚之得以形成,实源自于佛教寺院,因为茶被僧侣认为具有提神醒脑、澄心湛虑之效,于静心学禅或与文人学士论辩佛理时所不可或缺者。在日本一地,僧侣自天目山所携回的建盏茶碗,逐渐被“天目”一词取而代之,后来甚至成为所有黑釉瓷器的代名词,向为日人所喜,其中的“毫变”,日人则名之曰“油滴”或“曜变”,列为国宝,珍若拱璧。”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8年11月拍卖会,Lot.378。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