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法若真 自书诗卷

图录号:43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法若真 自书诗卷
图录号:
435
年代:
艺术家:
法若真
材质:
手卷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引首30×85.5cm;画心31×542cm;后跋32.5×23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广东崇正
拍卖会名称:
2016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九藤书屋藏明清书画
拍卖时间:
2016年06月12日-13日
备注:
声 明:
钤印:法若真印、太史氏
藏印:刘曼生收藏
题签:郭跋,法若真草书诗卷
引首:轻燕流莺。法若真草书诗卷,谷牧同志嘱题,一九六五年红五月,于立群。钤印:于立群
后跋一:一九六五年五月八日应谷牧同志之嘱,已题引首,复将诗卷中草书用隶书书出。于立群。钤印:于立群
后跋二:法若真,明末清初山东胶州人,顺治进士,字汉儒,号黄山。真书不足观。此卷草书,却颇有味。谷牧同志得之厂肆。初得时破旧不堪,已折成数段。厂商任意粘接之,错杂零乱,不能句读,颇疑是残卷。待用心探索,乃知为七律诗三首。因加以整理,重新装裱,可谓破镜重圆。考释为真书后,已由立群同志用隶书录出。然其中有数字可疑,如第一首一句“虚”字,第二首末句“西”字,第三首二句“丛”字皆可商。孙过庭云:草以点画为性情,以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若真草书,每不守规律,于使转有乖,故其字不能尽识。揭出以待识者鉴可。一九六五年初夏,郭沫若跋。钤印:郭沫若(于立群引首,郭沫若后跋)
郭沫若释文:高阁虚(霏)微紫气霞,登临极目路遥华。三春已过孤鸿尽,四月犹飞六出花。穿叶流莺娇不语,到檐轻燕去还斜。下乘(问奇)我怒谈经客,空使诸生满绛纱。
几年清梦隔烟霄,信宿来过慰寂寥。燕市伫看珠勒马,龙城共折绿杨条。樽前春色怜芳草,雨后莺声满画桥。得意上林飞尺素,归鸿旦晚度西遥。
与君醉别万杨湖,帘外丛丛(苍苍)片月孤。世事频移惊塞马,天涯相对叹樯乌。十年老召陈琳草,千里归馀张翰庐。回首西泠箫鼓夜,一时意气至今无。法若真。

按:据郭沫若后跋可知,此法若真草书长卷系谷牧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得之于厂肆,初时因前后粘接不顺贯,致词不达意,疑为残卷。后经过郭沫若仔细考索拼接,方知为法若真自书七律三首。并为之释文,命于立群隶书抄录,附于卷后,重新装裱。法若真草书无所依傍,时出己意,故有时字义词句,颇费考证之功。致饱学如郭老者,也发出“其字不能尽识”之叹。此卷中郭沫若后跋言“有数字可疑,如第一首一句‘虚’字,第二首末句‘西’字,第三首二句‘丛’字皆可商。”郭言极是。首句若作“高阁虚微紫气霞”,则“虚微”二字不稳,其实法若真自书作“霏微”甚明,故“虚”当释作“霏”。
第二首末句作“归鸿旦晚度西遥”,“西”字甚牵强,其义不明。味其笔意,似为“正”字。正,古韵下平八庚,平声。也有学者认为,西遥或为大汶口附近古渡口,今尚存西遥村。法若真籍山东,久官于南方,上句指得到皇帝宠信的荣耀,此句意指无论怎样早晚还是要归隐田园,享受暮年平静生活。第三首二句释作“帘外丛丛片月孤”,“丛丛”二字词义与诗意不洽,细考之,应为“苍苍”之草体。“帘外苍苍片月孤”,则诗意甚雅,苏东坡《飓风赋》云:“湛天宇之苍苍,流孤月之荧荧”,是为法若真诗之出处也。另外,第一首第七句,郭老释作“下乘我怒谈经客”,“下乘”二字当为误释。应作“问奇”。《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汉扬雄校书天禄阁时,多识古文奇字,刘棻曾向扬雄学奇字。后称从人受学或向人请教为“问奇字”,亦简称“问字”。“问奇我怒谈经客,空使诸生满绛纱”,字义甚显,诗意亦明,恨不能起郭老而商榷之。

法若真
山东胶州人,字汉儒,号黄山、黄石,善书画,自成一格。曾隐居大珠山下千年古刹石门寺苦读。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授翰体院编修,先后在福建、浙江、安徽任职,体恤下情,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深得人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