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谢时臣 玉林仙逸 立轴

图录号:23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谢时臣 玉林仙逸 立轴
图录号:
237
年代:
艺术家:
谢时臣
材质:
设色绢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81.5×10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
拍卖会名称:
中贸圣佳 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铁画楼》藏画 总成交额:5322.9万元 成交率:95%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录文:玉林仙逸。
纵横纷披 健笔凌云
——简析谢时臣《玉林仙逸图》
穆南
谢时臣(1488—?),字思忠,号樗仙,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谢氏卒年不详,但有资料证实,他至少活到八十岁开外,在七十八岁时尚能作工细繁密的山水图卷。《杜陵诗意图册(系列)》便是他那时的代表作。有道是,书画家自古以来不乏长寿者,信哉斯言。
谢时臣生长于人杰地灵的吴越之乡,加之天性斯文静气,在良好的人文环境里,很自然地步入书画之旅。他对书法的喜爱几乎是与生俱来,他尤爱隶书,少时即遍临汉碑,《华山》、《曹全》、《乙瑛》、《张迁》等等无不熟稔,皆能形神兼备地信手写来。及长,谢时臣又转益于唐楷,并对宋四家的笔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在陶冶与浸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秀逸洒脱的书风。
谢时臣身居江南,天时地利使他较早地接受了吴门画派的影响,据说他曾拜吴镇为师,而画风更接近于沈周。事实上,谢时臣并非亦步亦趋甘愿继承某家某派的衣钵,他在布局构思时,总是力求变化出新。谢氏一生创作了不少长卷巨屏,其构图大多雄强缜密,笔势纵横驰骋,他既讲究笔法的苍古,又追求风致的生发。谢氏的代表作有《江山览胜图》、《策杖寻幽图》、《江干秋色图》、《太行晴雪图》、《夏山飞瀑图》、《溪山晚秋图》等,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院馆。其中《太行晴雪图》(中堂)是谢氏描绘雪景的一件精品力作。通过对巍峨太行银装素裹的恢宏景观之写照,加之形象地刻画了盘车行旅、驮粮牲灵乃至各具形态的人物,展现了当时北方冬季山区的生活画卷。谢氏构图奇伟壮观的特色于此可以充分领略。在谢时臣的另一代表作《江干秋色图》中,则别是一番气象,秋山高耸,直入云天,山色苍翠,水光潋滟,茶肆客喧,楼台静谧。张目远眺,千帆待发……虽无春光之明媚,却胜似春光多丰饶。画上题诗曰:满座山光摇剑戟,绕城江色动楼台。字为竖式,更增添了画幅的气势,同时,两行诗与一字排开的远山轻岚,恰好构成一纵一横,而意趣顿生。谢时臣在山水画的意匠经营中,颇能见机而作,别出心裁。
谢氏还是长于画水的高手,江河湖海,泉瀑溪流,在他笔下皆有声有色,或作澎湃激湍,或作击珮鸣琴,若是碧波澄澈,则见鱼翔虾戏,虫影沙痕。
此幅《玉林仙逸图》,绢本水墨立轴,纵181.5厘米,横105厘米。观其笔墨,精致而老道,当是画家成熟期之作。果然,款识题道:年七十四翁谢时臣……此画原来是应友人(岩奎)之请为其老父贺寿的礼品画。印文两方,皆白文,一为“谢氏思忠”,一为“樗仙”,樗的俗名即臭椿树,其味并不芬芳,能在樗下坐成仙人,可见画家境界之高已达到超然物外了。画之近景,是一株盘根错节、铁干铜枝的老梅,树虽老而弥坚,那满枝怒放的繁花,大有长开不败之势。与之相呼应的那位持杖高士,仿佛漫不经意,如野鹤闲云悠哉游哉,又好像面对盛开的一树梅花,在酝酿诗情。人物背后的河流细波微浪,舒缓如绵。那座依山傍水的屋舍则开轩敞户,八面来风,坐于桌前的,想必也是一位散淡之人,何以见得?东坡居士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且看房前屋后的万竿修竹,随风摇曳,萧萧有声,足以证明主人的君子身份。近景梅之清香,中景竹之劲节,分明喻示着一种远离俗尘,淡泊明志的理想化追求。屋舍之上有云烟氤氲聚散,从而烘托出苍茫蓊郁的崇山峻岭。此虽已趋于远景,然高远之法,使其看上去并不虚茫,而画理之需,反令其峥嵘毕现,甚至山石结构、草木形态皆历历可辨。
谢氏笔法,追根寻柢,即可体现宋人荆浩范宽的元素,荆范乃北派山水巨擘,谢氏莫非南人北“向”,叛道离经不成?非也,聪明人只须尊重艺术再现的最佳效果,无论南宗北派,不妨兼容并蓄。而中华大地,千山万水,尽管形貌有异灵魂深处却是同一烙印。此幅《玉林仙逸图》的主峰不仅笔法苍古,设色讲究,更值得寻味的是积石垒块的构成,雄峙而又危耸。其勾皴是在从容不迫的中锋用笔、提按有度的长线引领下,辅以虚多于实的渴笔皴擦,其皴法不以一种而归属确定,其中有牛毛,亦有豆瓣,有披麻,亦有解索,当然也少不了斧劈、折带之类。此外,以体现草木的点■时而疏朗,时而密集,在廓清山石结构层次的意义上,还强化了质感,深化了意蕴。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