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颜文樑 秋收

图录号:223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颜文樑 秋收
图录号:
2238
年代:
1960年代初作
艺术家:
颜文樑
材质:
油彩 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24.5×34.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当代艺术/油画雕塑
拍卖时间:
2015年12月18日-20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颜文樑;朱文印:樑来源:吴亦生先生旧藏
附:吴亦生签名之原作证明书
吴亦生简介:
吴亦生,1920年出生,江苏宝应县人,为沪上著名老一代油画家。早年任教于苏州美专西画系,并主编《上海艺术月刊》。一生以油画为专业,间亦作诗文发表。曾多次参加各类大型画展,两次在沪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深受海内外艺术爱好者的赞赏。先后出版《长城》、《邓爷爷好》、《海》、《双虎图》、《五鹤图》、《鱼乐图》、《猫戏图》等大型画片以及《吴亦生作品选》,吴先生从事油画创作六十余年,作品题材广阔,无论风景、静物、动物、人物肖像,均绚丽生动,柔美抒情。艺术大师颜文樑先生曾戏他是百科全书型画家。1980年,上海市市长汪道涵聘请他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作品《舐犊图》曾出版于199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挂历。
作于1960年代的《秋收》描绘了乡间农忙收获景象,色彩鲜艳纯净,画风澄明亮丽,一片宁静祥和之感。这件作品用色运笔都较为轻快,充分发挥了色彩的表现力。画面采用三角形构图,两间蚕屋作为主体对象位于视觉中心,在空间和景物描写上力图简洁,有着平面化和图案化的视觉趣味。此作中,颜文樑把他科学严谨的创作风格倾注于色彩的创造,通过色相的冷暖并置、纯度的高低对比来塑造形象体积,每一处颜色的使用都果敢确定、味道十足。即便蚕屋侧立面大片深棕色的阴影也有着倾向于暖绿和冷兰的变化,看似平面简洁,却有着非常丰富的细节,足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秋收》表达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洋溢着阳光之美。这种美不仅源自生活本身,更是艺术家的绘画精神表达。颜文樑在谈风景画的美时就曾说过:“第一,要有感情。没有感情的风景画是没有味道的。风景画有了感情,欣赏风景画的人在看画时也就会产生同样感情,即产生共鸣。第二,风景画要美,就要画的引人入胜。什么叫引人入胜呢?就是说,风景画要吸引人,要使看画的人感到自己和画家一同走到风景里去了。没有感情的风景画是不能引人入胜的。第三,风景画最好是能使人开心(即充满乐观的、积极的、向上的感情),使人开心的风景画是真正的美的。”

记颜文樑和他的苏州美专
陈丹青
吴地自古出画家。单说20世纪现代美术的四位奠基者,除了林风眠是粤人,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都是苏南人。
早于这四位,留美的李铁夫、留日的李叔同也是修习西洋画的先驱,而同是留学法兰西的徐、刘、颜、林,论业绩、论影响,究竟大得多。上世纪20年代,徐悲鸿出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林风眠任杭州艺专院长,刘海粟留法前创办上海美专,颜文樑则回国后一手营建了苏州美专。虽则同期前后另有几所美术学校,但若是没有这四位宗师,中国的现代美术,不可思议。
四位宗师的画路、主张、性格,都不同,留给后人的印象与谈资,自亦迥异。徐、刘、林三位,大抵英雄人格,天然做成或一门派的领袖人物,各有场域和门生,惟颜文樑最是老实谦和,终其生,耿耿于画业和教席。将近百年过去了,徐、刘、林三位留下不少传奇与轶闻,颜文樑先生,如今却很少有人记得他、纪念他了。
余生也晚,这四位宗师,我仅得拜见而讨教过的,便是颜文樑先生。而我私心偏爱的前辈,也正是他,这倒不是因为我曾见过这位慈蔼的老人,而是世纪风云皆尽流散之后,论及画家的人格,最是憨孪耿介的画痴,实在是颜文樑先生——他是四位留法前辈中唯一不在晚岁玩弄水墨画的。
刘海粟、林风眠,算是取了后印象派与野兽派一脉,与中国的文人画余绪略经搅拌,有所创发,后半生以中国画工具作画,几乎放弃了油画。徐悲鸿、颜文樑二位,则取19世纪欧洲经院传统,给后世的传递研修,垫了底子。徐悲鸿的素描与造型,早有公论,颜先生侧重探究西洋画色彩谱系,就第一代留洋前辈的各所侧重而看,他于欧人油画色彩的理解、遵从,最为潜沉而专一。
盖历来解析西洋画的胜擅,多从素描造型入论,油画的色彩,及色彩与光照和物体的无穷关系,总嫌谈得不够深,不够透。颜先生独属意于这一层,在苏州美专期间即成色彩专论,流布甚广。我少年时失学而习画,自朋友处借得颜先生论油画色彩的小书,及今回想,是最为恳切的西洋画色彩理论著作,之后几代画家论家不知写有多少色彩专书,均远不及颜先生的那一册。
但我当年习画时,全是受前苏联油画的影响,民国一代自欧陆取来的真经,已失语境,乏人问津了。我虽从颜先生的书中得到启示,但并未真正懂得,日后自己去了国外,久看真迹,这才渐渐悟到各时期西洋画的经久魅力,实在是色彩赋予物体的质地与光辉。新世纪归国,眼见各学院教学的色彩环节普遍荒败,近时又看颜先生大量画作,这才明白当初颜先生于欧陆油画的理解,十二分确当而周正。
可惜颜先生的实践,因政治运动与本土条件的种种干扰限制,未获展开、提升、传递,眼下几代油画家,几乎没有颜先生的真传人,他于色彩的真知与见地,荒弃已久。此所以中国的油画迄今未得长足的滋养而进步,近30年来,又以同样的轻妄,急于事功,一知半解,转向所谓现代艺术了。
民国一代的美术教学,今已远去,几乎完全失效了。当年鼎足而立的几所美专,60多年来也遭遇几番变故——1946年徐悲鸿接掌的北平艺专,后易名为中央美术学院,1995年被迫迁离王府井校尉营原址;1928年创建的杭州艺专,几度更名,于50年代也迁离西湖原址,不复旧观;1912年开办的上海美专、1922年创建的苏州美专,则于50年代初悉数停办,被“合并”到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专原址成为食品冷藏库,面目全非。当初四所学校的故址,今唯余颜先生的苏州美专,为苏州市善待,辟为美术馆。我虽闻知早先有过一所苏州美专,然而直到1998年造访苏州,才在沧浪亭侧亲眼看见美专故址,好生惊异,翌年写成怀念颜先生的小文,其中说道:
出亭侧,即是全部石质的苏州美专故址,外观竟不见毁损,廊柱、破风、拱顶,如我在意大利所见罗马建筑,望之令人惊:中国有过这等堂皇的美术学院!便是在今之欧美,苏州美专故址也堪属高等,一派风流。国中目下的美术学院纷纷效颦时尚,翻造一新,看去伧俗艳陋,毫无艺术的品性。民国初年的西化,一板一眼,实在是诚实、认真、像样的。
苏州,何其古雅的城市,而有这般古雅的美专,是因当年这座城出了颜先生这般古雅而新派的人。说来罪孽,我辈,晚辈,对苏州美专几乎无知:美专为何年所建?由颜先生亲自选定样式,还是请专人设计?设计者、施工者是谁?苏州美专的教学往事是否有完整详实的记述?是否有当年师生的相关回忆?这些,我全然不知。新世纪初,在上海友人处看见一册陈旧而精雅的小书,竟是上世纪30年代苏州美专某届毕业生的纪念册,用纸考究,式样斯文,每一双页左右刊印着某位学生的简介及其选作,有黑白,有彩页,与我在欧美见到的战前学院小册一模一样。我记忆中的颜先生,是颤巍巍的老人,可是这本小册子,立时给我想见正当风华的美专校长颜文樑,以他毕生恭谨而天真的画路,他亦当以同样的天真与恭谨,从事美专的教学。
今夏承苏州美术馆馆长曹君见访,告以苏州沧浪亭当年即是美专的校园,今苏州市拟将这著名的庭园与艺专故址合二为一,归复当年的原样,允为一体。我听了这消息,好似自己考上了当年的苏州美专——颜先生和他的苏州美专。俱往矣,今美专故址与沧浪亭得以重修旧好,真是何等功德!谨以这篇小文,谢谢苏州市的美意。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