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朱士杰 延安(又名怀念)

图录号:224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朱士杰 延安(又名怀念)
图录号:
2242
年代:
1986年作
艺术家:
朱士杰
材质:
油彩 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28×37.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当代艺术/油画雕塑
拍卖时间:
2015年12月18日-20日
备注:
声 明:
背签:延安?周总理逝世时忆念时作;朱文印:朱士杰来源: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附:艺术家家属与作品合影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画家在10年后缅怀、追忆这位人民的好总理时创作了以延安为主题的《怀念》这幅画。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在这里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运筹帷幄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怀念》这幅画描绘的是隆冬雪后的景色。整个画面银装素裹,纯洁淡雅。画家运用银灰色与霞光暖色块交织互相映衬,使延安风光显得格外娇美,一派生机。远处画家重点突出了严冬寒雪中站立的宝塔山。它依托银灰色的色调,借助清晨霞光的照射,在冷暖色彩的强力对比下,使延安宝塔山格外明亮夺目,形象高大雄伟。以景比喻我国革命领导人的光辉形象。近处梅花点缀,给寒冬的银灰色增添亮丽的色彩,同时以景表现一代伟人如同梅花一样,不畏严寒和艰难为革命奋斗的精神。也表达了老一代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像梅花一样永远在人们心中绽放。此幅画参加过1989年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

近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探索者朱士杰
卢卫星
苏州美术馆陈列着四十多幅朱士杰先生的油画作品,这些创作于近一个世纪前的油画,用浓厚的民族风韵和鲜明的本土气息,无声的诠释了这位一生专心画画教课的画家,他的专注刻苦,淡泊名利,一如他画面的静谧,在很多年后依然悠然淡定的在苏州美术馆的展厅里接受世人的目光。
朱士杰先生1900年生于苏州,苏州这地方历来就是“画坛世有才人出,各领丹青数百春”。历代知名的中国画家不计其数。20世纪初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西洋绘画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苏州这个历史古城。一些色彩艳丽的图片,书刊不时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习惯,强烈的明暗和色彩关系,与传统中国画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一些中国画家的作画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恪守传统的绘画模式,抛弃笔墨纸砚,开始接受新的造型技术。
颜文梁、胡粹中和朱士杰正是这个时候在苏州美术界出现的三位重要人物,人称“眼乌珠”(吴音颜、胡、朱)。三人同窗兼好友,在当时社会氛围中开始对西洋绘画产生兴趣,先画水彩画,随着对西洋绘画的逐步了解,油画又成了他们创作的主要形式,并成为终身事业。他们于1922年创办了中国早期的美术专科学校,并于1927年创立了中国最早以政府命名的美术馆。他们对油画的研究和推广拉开了开办西式艺术教育的潮流,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学院艺术教育的发端和推进,这个曲折演变而不断深入的过程,是西方艺术在中国发展的过渡,是美术史上的重要的一页,也是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和教育家艰难的心路历程。
作为上世纪初的西式美术教育创始人之一,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创立,为朱士杰提供了一个为艺术事业奋斗的平台。在起步艰难、校舍简陋的情况下,朱士杰授课不取报酬,为渡难关,把个人开画展卖画的钱和家传的十两黄金一起奉献给学校,令师生们感激敬佩。还有颜文梁先生不辞辛劳从法国购来的石膏像,由于路途遥远几经周折,受损三百余件,朱先生亲自一件件修补完整,费尽心血。在教学创作上,他更是潜心研究、精益求精,因为当时油画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对于它的材料、特点、概念,中国人都知之甚少,更无处购买颜料、笔等基本工具。朱士杰用其它的绘画材料尝试着调配出最佳的油画颜料,并用这种自制颜料写生作画,边画边研制,以达到最接近油画颜料的画面效果。一无借鉴、二无师授,完全靠自己长期摸索,积累经验,对艺术追求之艰辛,为创作教学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苏州美专是上世纪初的新式艺术教育潮流中的重要一笔,它挑战中国传统教育格局,意味着西方视觉文化形态的渐入,而油画,作为其中的重要文化样式,通过颜文梁、朱士杰们的不遗余力的传播,渐渐融入中国文化。
1952年12月,全国院校大合并,朱士杰转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校址无锡社桥,1958年1月随校迁宁。6月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艺术学校。一直担任教授职务。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部分朱士杰的作品,以风景题材为多,其画风朴实细致,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洋溢着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他的画不是自然的客观描述,在作品前我们能体会出他的时代气息,并不难发现在他那段历史阶段中,人们所造就的生存空间,为其提供的捕捉、撷取和提炼形式感的条件和材料,他把自己的情感、观念、意愿、学识、性情等投入到作品的表现形式中,作画并不炫耀技巧,写物形象的塑造和形式的确定与作画技巧了无痕迹。在深刻感受中进行艺术概括。这种形式感明确显现与观者对他作品的感受和欣赏。作品《瑞光晨雾》塔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微妙的色彩关系使整个景物有空气感。《峰回路转》那透过树林空间而洒落在山间大道、石壁上的阳光,斑驳耀眼。《玄武湖早春》上大色块摇曳、轻松的笔触诠释出了作者荡漾的心情。《虎丘剑池》、《寂静的长廊》、《见山楼》、《拙政园》这些反映苏州园林的作品中,透出了作者对故乡的不解情缘,那种江南独特的人文景色、建筑物与树木表现虚实相间,朦胧与清晰恰到好处,使江南那独特的人文景色吸引着观者的视线。
朱士杰先生作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只有真实才能唤起人们真切的爱心,善是作画的宗旨和目的,美就是适度,不论是色彩、构图、线条,美就在于恰到好处!”朱先生追求作画的感情因素,他认为只有赋予情感才能引人入胜。
他也重视写生,唯有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才能让作品打动人。他自制小型便携油画箱,不辞辛劳地野外作画,师法自然,重视现实生活,所见所想在画面上自然流露,技法上既讲究古典主义的严格,重于结构,又吸收印象主义的用光技巧,富于色彩。在当时,朱士杰的这些作品表现出难得的生气和新意,为以后中国人学习西方技法以及理解西方绘画理念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作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先行者,在上个世纪初硝烟弥漫的特殊历史年代里,朱士杰与当时许多画家一样抱着对油画事业极大的热情,深入探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的向西方汲取灵感来开创新的绘画风格,他们意识到国画改革的迫切,强调实践的重要,美术更多时候被赋予民族救亡的重任。而朱士杰一贯的谦和温良,使得他的作品面貌没有太大火气,似乎总是风花雪月,小资情调,但从本质上看,却是一种新的现代艺术思潮的萌芽,正是有着像朱士杰一样努力的很多艺术家对中国美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所做出的种种尝试,使中国画坛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现代美术向多元化发展成为可能,这是一个中国美术界对西方艺术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的时期。
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我们看到,西洋画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真正在中国生根,并且在中西艺术的碰撞过程中,得到长足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士杰作为中国油画事业的先行者,早期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他倡导新的人文精神和美学思想,以诚挚热忱的情感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及油画的发展默默的耕耘了七十余载,通过言传身教,使中国的西画学子打开眼界,启迪心智,在美术园地上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艺术新人,起到了把中国绘画向前推进的作用,可谓劳苦功高。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